冯姓起名有寓意的,冯姓起名有寓意的字

自动草稿
自动草稿

冯和马不相及

对于冯都,冯岩,冯梅这些个名字,他并不认为好听,儿子再三强调这些名字比他取得名字好听一百倍,他说这是人家姓的好,冯姓好取名字。

儿子小强指着作业本封面马小强三个字,这三字写的再好,还是带着土气。

冯姓只有几户人家,是老家修水库被移民过来的。冯姓人家户少人少,因此在地方事务上少有发言权,而且他们似乎也不喜欢与人争长短。

马小强父亲人称马大炮,典型农民作派,万事喜欢争个高低,拳头硬,房里兄弟多,势力大。倚仗着家族势力,马大炮在地方上也是说的起话的人,大队书记一做就是二十多年。

冯姓人家移民来这个叫石陂的以马姓为主的村庄时,是上世纪七十年代,马大炮刚刚当上了大队书记。接到公社通知,马大炮亲自安排了一切,并且与冯姓当家人冯都结成了好友。冯都本来就是一个乡村教师,离乡背井,来到百里开外的石陂村,被安排做了石陂村的小学老师。

方圆十里八村,石陂是一个大村,有三百多户人家,都姓马。冯姓人家安顿下来后,冯都特意来拜访了马大炮,闲聊中,马大炮说道:冯姓,冯字是二马,你们冯姓是我们马姓小弟哦,不然怎么是二马?冯都说,你们马姓是马服君之后,我们冯姓是姬昌之后,冯和马不相及呀。

二人终究是没有谈到一块。冯都临走时告知马大炮,学校的学生与村里适龄儿童相差甚大,马书记要多抓抓。马大炮笑了:读不读书是各家各户自己的事,再说了,读书有啥好?天天窝在教室里念经,四体不勤五谷不分,浪费粮食来。不如去放牛,去砍柴呢。冯都老先生摇着头走出了马家。

马大炮的儿子马小强是冯都的学生,和冯都的儿子冯岩同学,也是村里少有的爱读书的孩子,冯都也喜欢他。因为孩子的关系,两家来往不错。马大炮八个孩子,马小强排行老五。冯都老先生对孩子们学习抓得紧,马小强晚上就经常到冯家写作业,时间长了,马大炮不高兴了,就对着要去冯都家的马小强发火了,马小强回过头说道,爸呀,你没文化,给我取个名都取不好,听听人家名字,冯都,红色故都,冯岩,红岩,冯梅,红莓花儿开……这些马大炮还是懂的,被马小强噎的无话可说。本地口音里,红冯同音。

冯都冯梅两姊妹以及冯姓其他家庭的孩子读书都不错,后来陆陆续续有十几个孩子考上了大中专,当上了国家干部。尤其是冯都冯梅,考上了名牌大学,冯都后来走上了仕途,在省里做到厅级干部。冯梅做了大学老师,留在上海。冯家几户人家渐渐成了方圆十里八乡读书出人才的典范。

马家也就马小强考上了大专,也从政,做了一个科级干部。马大炮的其他七个儿女在石陂,属于人多势众,还是比较吃得开,靠着马大炮几十年的经营,儿女们在农村过的也还不错。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兴起打工潮,马大炮的孙子辈跟着外出务工,过年回来给马大炮拜年,马大炮就问了,在外面打工,怎么样?孙子们就说了,有文化跟没文化差太远了,后悔自己没有读好书。马小强也从县里回家过年,这时跟着说了一句,当初我不读书,不跟你一样?马大炮拿着手里烟袋就要敲马小强,想想还是把烟袋放下了,毕竟马小强是他的光荣和骄傲啊。村里面跟马小强一辈的几十号人,也就马小强有文凭,做了国家干部。其他的都在土地里刨食,还是冯都,还是冯都有眼光啊。去过冯家不?马大炮问马小强,马小强说冯家被县里邀请去开团拜会了。

马大炮站在门口,看着村东那几户冯家宅院,那几户人家,静静的伫立在那里,犹如他们的族长冯都,温文尔雅。

这时有人来叫马大炮的孙子去打牌,过年了,图个热闹吧。马大炮挥挥手,孙子辈高兴的走了。冯家怎么就没人打牌呢?马大炮浑身不自在,却也不能不佩服人冯家,几户人家移民,没有被大族人家淹没,靠的是啥?上世纪的农村,生存的第一法则就是人多势众,拳头硬。现在冯姓人家不仅在石陂扎下根了,还有不少人在外成家了,开枝散叶,志在四方。

原来说冯家是杂家姓,可是冯家有自己的选择和发展。马大炮问马小强,你说你的名字不好听,当年怎么不叫冯都给你改了?

冯老师说了,名字是父母取得,犹如身体发肤,要改还得你来呢。马小强说。

自动草稿
自动草稿

获取海量国学资源,添加 微信:675971625  备注:卜风堂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675971625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name158.cn/658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