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火明夷卦测男女之情(地火明夷卦对爱情的暗示)

《易经》第三十六卦 明夷 地火明夷 坤上离下

自动草稿
自动草稿

卦象结构:坤上离下

卦名:明夷卦 地火明夷

《说文解字》:“夷,平也,从大从弓。东方之人也。

《玉篇.大部》:“夷,蛮夷也。东夷,东方部落。”

古代中原部落称为夏,有服章之美的礼义之邦,称为华夏。换句话的意思就是文明程度最高的中原部落,华夏即中国,在中原四周各部落,称南蛮、北狄、西戎、东夷

南蛮,从虫。南方部多蛇虫。

北狄,从犬。北方部落善狩猎。

西戎,从戈。西方部落好战。(古代造字和命名,细思一语成谶。西戎从戈,仍然适用当今西方社会。)

东夷,从大。大者,人也。“夷俗仁,则与夏不殊。夏,中国人也。”故夷者,平也。

东夷(今山东一带)是最早被“夏”同化的民族,融合为华夏一族。“入中国则中国之”夷,平也。

《春秋左传正义·定公十年》:“中国有礼仪之大,故称夏;有服章之美,谓之华”。

后来“蛮夷”合用词组,统称未被华夏同化的外国(又称化外之国)。华夷杂处、华夷之辩。

中国历朝历代都有“华夷之辨”,或称“夷夏之辨”、“夷夏之防”,用于区辨先进的华夏文明与落后蛮夷。

“华夷之辨”的衡量标准大致有三个标准:血缘衡量标准,地缘衡量标准,文化衡量标准。

大一统的朝代,秦汉唐明,着重文化衡量标准(服饰、礼仪、思想、道德等的综合体)。

战乱割据时代,五胡乱华南北朝,唐末五代十国,更注重血缘衡量标准。

《左传》:“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。”

《孔丘曰》:“裔不谋夏,夷不乱华。”

《孟子》:“吾闻用夏变夷者,未闻变于夷者也。”

《汉书》:“夷狄之人贪而好利,被发左衽,人而兽心,其与中国殊章服,异习俗,饮食不同,言语不通…”

《资治通鉴》唐太宗:“夷狄,禽兽也,畏威而不怀德。”魏征:“夷狄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,强必寇盗,弱而卑伏,不顾恩义,其天性也。”

夷,平也。引申为:[名]平坦,化险为夷。[动]使平,夷为平地。

夷,消灭、诛杀,伤害之义。

卦象自然属性看,坤上离下,火入地则灭,黑暗之象。明入地中,日落之象。

卦象人文属性看,明出地上,文明乃光,至其入地,文明乃伤。夷,伤也,明夷也。喻示文明沉沦、社会昏暗之象。

故此卦,取名明夷卦。

明末清初黄宗羲著《明夷待访录》,借《易经》明夷卦,反思明朝亡国原因,提出民贵、君轻的民本思想。

《易经.序卦传》:晋,进也。进必有所伤,故受之以“明夷”,夷者,伤也。

晋,是日出之卦、晋升嘉赏的卦(晋,进也)。有日出必有日落,有晋升嘉赏,也必问责处罚(进必有所伤),日落就是“明夷”,夷,就是损伤、诛灭(夷者,伤也。)。晋卦之后就是明夷卦。

《易经.杂卦传》:“晋昼也,明夷诛也。”

“昼”,上部为尺,尺度、界限之义。昼,以“旦”为界限。旦者,日出地平线之象。昼,为日出地平线的白日,与黑夜相对。

《尚书.大传》:“日月光华,旦复旦兮。明明上天,灿烂星陈。”复旦大学校名的来源。

晋卦是明明上天的灿烂文明,明夷卦就是文明沉沦的万古长夜的蛮荒。

获取海量国学资源,添加 微信:675971625  备注:卜风堂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675971625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name158.cn/556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