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十吃饺子灭老鼠的诗句,初十吃饺子象征着什么

自动草稿
自动草稿

过年是最高兴的时候。东北过年非常热闹,可以说从阳历的元旦就开始了。因为元旦前后,每家每户都陆续杀年猪。猪肉卸好一块一块地放到一个大缸里冷冻在仓库里。冬天东北是一个天然的大冰箱,过年的美食食材统统可以自然冷冻起来。有冻豆腐、冻粘豆包、冻秋梨,还有冻鱼、冻牛羊肉等等。那时晚辈给长辈送礼,一般都是两包“果子”(也叫炉果,是烘烤的一种糕点),或是两包“槽子糕”(即蛋糕)。包装极为简陋,是一张黄色的专用包装纸,包好后上面覆盖一张底色为红色、比较喜庆的印着各种简易图案的彩纸,最后在用纸绳捆扎好。如果送给的对象是更尊贵的人,还要再加两瓶瓶装酒,外观跟今天的瓶装白醋一模一样。如果谁家的老人子孙多,收到的礼品也就越多,一时吃不完的糕点也要拿到仓库冷冻起来。

自动草稿
自动草稿

六七十年代东北农家小院过年贴的春联

杀猪是一件大事,天刚蒙蒙亮,请来的杀猪师傅就到了,邻居们也来帮忙。大家七手八脚地把猪抓起来,绑上四只脚和嘴放到一个大大的案板上准备宰杀。小孩子们都不敢看,跟猪的女主人纷纷躲起来了。一般每家的年猪都要养两年左右,女主人跟它有了感情不忍心看。那时的猪肉很香,远非现在的猪肉可比。养了两三年二三百斤重,给它吃的饲料都是“绿色食品”,没有任何添加剂。杀猪的做饭的分工明确,很快就联手做好了非常丰盛的“杀猪宴”。远道请来的亲戚,什么三叔六舅、七大姑八大姨,还有左邻右舍,坐满好几桌子。大家推杯换盏、划拳行令好不热闹,这就是过年的开始。

自动草稿
自动草稿

粘豆包是正月的主要食品之一

进入农历腊月每家每户就开始做豆腐、做年豆包。妈妈要给孩子们做新衣服、新鞋子。那时农村平时没有集市,一进腊月集市就逐渐形成了,几天便迅速地兴隆起来了。集市有各种各样的日用品、食品等年货,我们小孩子会关心的是糖果、冻秋梨和鞭炮。鞭炮有成挂的“小鞭”,有单支的“麻雷子”,有小孩子不敢碰的“二踢脚”,当然还有“钻天候”、“小呲花”、“大地开花”等烟花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人民的生活还不富裕,千元户都极少极少,家庭年收入两三百块以上就已经很好了。但是每家每户都能够拿出二三十元买鞭炮,几乎是年收入的十分之一。有的家庭是小孩子们喜欢鞭炮烟花,大人不得不“忍痛割爱”,花钱让孩子们开心。有的家庭主人就喜欢热闹,过年更是“不惜重金”买鞭炮图个喜庆。

自动草稿
自动草稿

东北农家过年放烟花的情景

自动草稿
自动草稿

儿童放鞭炮、烟花

我家与东北千千万万家庭大体相似,过年前妈妈总要带我们几兄妹去一次供销社,买几块布料给我们做一身新衣服。有时大人的衣服不能穿了,面料还不算旧,就给我们改成新衣服。记得1975年寒假,我远去磐石舅舅家过年,身上穿的一条“凡立丁”裤子,就是爸爸的裤子改成的。穿在身上真是“与众不同”,很“上档次”。舅妈开玩笑说:“大外甥这条裤子真洋气,衣着打扮像个知识分子”。

二十三过小年,是“灶王爷上天”的日子,各家各户都制备酒席,烧香祭拜灶王爷。“二十八把面发”,寓意来年风调雨顺家里发财。所以,我们家乡有二十八发面蒸馒头的习俗。因为面粉是缺货很“金贵”,所以只是象征性地蒸几个,省下来包饺子。一般是三十晚上、初一、初五、初十、十五都要吃饺子。没有那么多面粉,可以用荞麦面代替。荞麦面的饺子也不逊色。也有的家庭还是保证不了这几个重要的日子都能吃上饺子的。

除夕是最重要的日子,要去祭拜祖先张贴春联。那时还没有印刷的春联,一般都是自己准备红纸请村里的“先生”写春联。要么就去集市有售卖的现场书写的春联。

自动草稿
自动草稿

皮冻、蚕蛹也是东北的特色菜

一切忙完之后,爸爸就开始展示他一年一度的手艺,酥白肉溜肉段、挂浆白果、溜地瓜、糖醋鱼酱排骨凉拌猪耳朵,大拉皮,糖醋红心萝卜…。忘记了是哪年爸爸弄来两袋大连产的虾片,油炸虾片很好吃,上桌不一会儿,就被我们兄妹几个一扫而光。从那以后每年过年都有这道菜,现在我也有时也会买来一袋虾片,重温一下当年的味道。大概是74、75年左右,不知道爸爸从哪里弄来一只炭烧铜火锅,从此酸菜火锅成了我家年节的一道主菜了。

晚饭大概在三四点钟吃完,爸爸被被朋友叫去“看牌”了(相当于纸做的麻将,跟麻将玩法相同)。爸爸平时没有时间玩,只有过年跟个要好的朋友玩几天。我们小孩子就跑到外面,跟其他孩子们走街串户拜年讨块糖吃。只有妈妈一个人准备包饺子。别人家能干活的人多,大家一起动手,很快就包好了饺子。

自动草稿
自动草稿

妈妈会包各种形状的饺子

我家只有妈妈一个人剁馅、拌馅、和面、擀皮、包饺子。妈妈包的饺子形状非常好看,像她漂亮的耳朵,也像带有均匀褶子的元宝。妈妈包的饺子有各种各样的馅儿,按肉类分有猪肉、牛肉、羊肉、鸡肉、鱼肉、虾仁馅儿等,按蔬菜分忧酸菜、白菜、芹菜、萝卜、韭菜、香菜等。她和馅儿有自己独特的方法,佐料放的比例恰当、时机掌握的也恰到好处,既入味又不破坏肉与蔬菜的新鲜度,汤汁也适量。所以口感和味道极佳,在亲朋好友的圈子里,在小小的村落里家喻户晓。包一家五六口人的饺子,工作量很大。我小的时候由于好奇,就伸手学包饺子。大了一点学会了就没有兴趣了贪玩,也就不帮妈妈了。但是,妈妈干活质量好速度快,她也从无怨言。1974年的春节,我已经12岁了。三十晚饭吃完后,我帮助妈妈收拾好饭桌碗筷,见妈妈准备包饺子。我突然想起来每年都是妈妈一个人包饺子,别人都有歇歇、娱乐的时间,妈妈却一直在忙碌非常辛苦。于是,我就留下来跟妈妈一起包饺子。从那年开始,我每年都陪着妈妈一起包饺子,后来妹妹大了也参与进来。饺子很快包好了,妈妈也有了时间,我们叫来小姨小舅,一起打扑克或“看牌”。姥姥家七十年代初又搬来了,跟我家住在前后院,敞开窗户就可以对话。有时我也去姥姥家跟姥姥姥爷打扑克、看牌。

自动草稿
自动草稿

就是这种纸牌六七十年代没有卖的只能自己做

那时没有电视更没有春晚,三十守夜都是大家一起打扑克、看牌等娱乐中度过的。没有事做的人就开始放鞭炮,从六七点钟的零星鞭炮声,到八点钟开始逐渐密集,持续到十点半左右。这时,家家开始煮饺子了,外面的烟花频频升起,空中开放的各种各样的烟花美极了,也把夜空照得如同白昼。这就是最为重要也是最为隆重的仪式——接财神。十一点左右开始吃饺子,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,边吃边喝边聊,这是一家人最幸福的时刻。吃着吃着不知是谁喊了一声:“我吃到了糖饺子!”,于是大家祝福他今年一年都甜甜美美。一会儿又有人喊到:“我吃到了钱饺子!”,于是大家说他是有福之人,祝福他福气永远伴随他…。

自动草稿
自动草稿

初一到十五几乎天天有秧歌队开拜年

小时候过年的味道、妈妈的味道、爸爸的味道是那么的醇厚甘甜,真的难以忘怀。有时我在想,人为什么要长大呢?如果能够让我回到从前,我宁愿永远留在那个无忧无虑、幸福满满的童年!

(下期预告:《(03)走进校园》)

获取海量国学资源,添加 微信:675971625  备注:卜风堂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675971625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name158.cn/393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