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经入门,传统文化就是古人的管理学

易经入门,传统文化就是古人的管理学

提起中国古代传统文化,没有人会否认它的辉煌与伟大,但是很

多人认为传统文化只是生活中的点缀,没有什么实际价值,这其实是错误的。

人更三圣,世历三古

《易经》有“人更三圣,世历三古“的说法,它的意思是《周易)的成书经历了上古、中古、下古三个时代(即“三古”),由伏羲、文王、孔子三个圣人完成(即“三圣”)。易经真的很容易。

易经入门,传统文化就是古人的管理学

用现代术语来说,一个国家就相当于一个企业,而皇帝就是这个国家的“CEO”,怎样才能治理好这个国家就是一个管理学问题。在治理或“管理”国家方面,古人有各种各样的妙招。

易经入门,儒家自一开始就着眼于对社会的管理,虽然孔子本人一直没有机会亲自参与管理,但是他的“管理学理念”却是极为高明的。孔子的“仁”和“礼”的智慧,对于正确地协调君臣、父子、夫妻关系,乃至整个社会的人际关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到了汉武帝时代,更是采用了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的统治政策,或者说是采用了儒家的管理方法,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与主导地位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孔子可谓是中国最早的管理学大师之一。

南宋罗大经所著的《鹤林玉露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:宋初宰相赵普是一位治国有方的名相,据传他读书只读《论语》。有一天宋太宗问他这是不是真的,结果赵普说,他确实只读《论语》,不读其他书,用半部《论语》帮助宋太祖赵匡胤打天下,再用半部《论语》帮助宋太宗赵光义治理天下。这就是著名的“半部《论语》治天下”的来历。等到赵普死后,人们找到他的书房,果然发现里面只有《论语》。

佛教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,但自从东汉传入中国之后,就一直活跃在中华大地上,对传统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。这些影响深入到学术、文学、艺术、道德、政治,以及民间习俗的方方面面,甚至一度超过了中国固有的儒家和道家。社会上所有的人,无论是朝廷中的帝王将相,还是普通的百姓,都无法摆脱佛教的影响,南北朝的梁武帝萧衍甚至自己跑到寺院里去当双仆,让大臣们拿银子来赎身。

儒家重在规范人的社会行为,从外向内,佛教则强调人内心的修为,从内向外。通过修心,人最终可以达到明心见性的境界。一代女皇武则天曾经说,佛经劝人—心向善不作恶,如果人人都信佛,那么这个国家就非常容易治理了。所以佛教修心的原则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的一大法宝。

与儒家的积极入世相比,道家更主张消极出世,但是这种出世主义又何尝不是一种管理学方法呢?道家的基本思想就是“无为而治”,老子在《道德经》中说,大海之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,是因为它的位置最低,“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”老子进一步把管理者类型分为四种:“太上,不知有之;其次,亲而誉之;其次,畏之;其次,侮之。”用现代管理学的语言说,就是:“最好的管理者,人们觉察不到他的存在;第二等的管理者,人们亲近他、赞誉他;三流的管理者,人们畏惧他;最差劲的统治者,人们轻侮他。”可见老子心目中的最佳管理者是懂得“清静无为”的管理者。对一个国家来说,最好的政策就是“无为而治”,不要好大喜功,不要搞劳民伤财的大工程,否则就容易引起人民的反感,甚至会引起动乱。当然,无为而治也并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,老子说“人法地,地法夭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”意思是说,在做事的时候要遵从天道自然的规律,如果违背了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,就一定会导致失败。

获取海量国学资源,添加 微信:675971625  备注:卜风堂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675971625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name158.cn/165.html